會哭的石頭
性平日常中的男性心底話-主題展

分不清是海水,還是石頭的眼淚
看似是海浪滑過,其實是石頭在哭

Scroll Down

前言

從小到大,男性朋友都聽過無數次「不能哭、要勇敢、該負責」的提醒,被教導不輕易展露自己的情緒,得學會忍耐及堅強,彷彿石頭般剛硬和冰冷,必須不斷被海浪拍打、沖刷和雕塑。

每當男性想哭時,卻分不清楚那是海水、還是眼淚。

推動性別平等的過程中,我們經常看見 對女性的傷害及影響,而男性作為整體社會的一份子,卻較少被關注討論。

透過這次「會哭的石頭:性平日常中的男性心底話」主題展,將從男性日常生活來看見「性別」的運作,也邀請多位男性朋友,說說他們埋在深處的心底話,希望讓大家看見另一個觀點的性別平等。

讓我們開始吧!

當男嬰出生時

性別文化無所不在,自嬰幼兒時期便開始浮現。

當走到菜市場、網路/實體商店、或百貨公司購買小男嬰的衣物時,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,該幫他挑選哪些款式呢?

這是新手家長時常面對的抉擇

藍色、還是粉紅色好呢?
請你協助小男嬰的家長做選擇吧!

讓顏色不再二元對立

顏色是中性的,即使男嬰幼兒穿上粉紅色服飾,也不會改變他的生理性別。不過,當整個社會把顏色作出「男藍女紅」的區隔後,便被賦予了截然不同的意義。

如同新手家長面對的選擇,那些考量因素並不在孩子或自己的喜好,而是擔心他人(社會)的眼光及態度對待。也就是說,我們都在性別框架中不斷打量他人、以及潛移默化至日常生活內。

未來我們可以做的,就是讓顏色打破性別二元框架,當男嬰幼兒穿上粉紅色衣物、女嬰幼兒穿上藍色衣物,依舊可以稱讚對方很可愛、很美麗、很帥氣。

偷偷說,大家知道顏色的區隔,其實跟市場行銷有直接關係喔!有興趣的朋友可進一步閱讀由陳力慈(2021)撰寫的「性別刻板印象—粉紅色的探究」。 (資料來源:性別平等教育季刊

長大一點之後讓男孩自己做選擇

大人帶我到玩具店了!我可以挑什麼玩具呢?

大人不喜歡我選芭比娃娃,
要選槍、球棒、小汽車才是對的,
大人才會開心。

讓孩子自在成長

小男孩從大人的反應中了解到,選擇芭比洋娃娃將會得到負向回饋,而玩具車、槍、球棒等與戰鬥型、運動型相關的玩具,則是獲得正向回饋及讚美。

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經驗,便是性別二元框架的展現,也在不知不覺中內化成孩子的價值觀,像是男生必須陽剛、好動、具攻擊性的性別刻板印象。同時,也使部分家長對男孩未有前述特質時,經常感到焦慮或憤怒,更容易形成日後的親子衝突及孩子的自我貶抑。

孩子的成長過程裡,家長採「性別中立」的語言及行動是重要的!我們可以鼓勵孩子選擇喜歡的事物,不需接受性別刻板印象、性別二元框架的限制,即使遇到他人(社會)的質疑時,也能勇敢回應:我希望孩子都能自在成長,而不是他喜歡哪一種玩具。

有毒的陽剛特質

男性成長經驗裡,「陽剛特質」已是如影隨形的代名詞,往往遇到人生困頓及挑戰時,總被貼上「你要勇敢堅強」、「你不應該想這麼多」、「你不可能會被欺負」的標籤,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讓自己受傷,卻鮮少有人告訴他:你其實可以表現柔弱的那一面喔!也有很多人願意陪伴及協助,和你共同度過這些不知所措的階段。

接下來有幾位受到性別框架禁錮及毒害的男性們,希望和大家分享性別刻板印象、性別偏見及性別歧視是如何箝制男性,使他們無法自由決定人生方向,也必須接受同儕的集體默契、不敢反抗或拒絕,甚至成為性別暴力的加害人。

請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
生命故事含括性、性別霸凌及暴力之內容,觀賞前請衡量自我狀態,以避免再次挑起創傷感受,並建議孩童應由家長或師長陪同閱讀。

讓我們展開一場溫柔革命

當檢視「有毒的陽剛特質」,目的是讓大家看見「有毒的」實際樣貌,它在男性的生活中以哪些姿態浮現、又對推動性別平等的影響為何。如同故事提及,社會養成男性的過程充斥許多崇拜「有毒的陽剛特質」儀式,像是從眾、集體壓迫、情感教育缺乏等,使男性及女性皆面臨巨大傷害。

在未來的時間裡,請讓我們共同為「陽剛特質」進行一場溫柔的革命!唯有持續不斷在社會各層面進行情感教育與培力,建立男性關懷與助人資源,鼓勵所有人重新拆解及定義這個詞彙,才能自既有框架中走出來,實踐真正的性別平等。

打開抽屜裡的秘密

根據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的性侵害統計資料顯示,臺灣男性受到性侵害的整體比率,已從2010年的8.2%攀升至2020年的19.2%,家庭暴力通報事件被害人則從2010年的9.6%增加至2020年的18%,顯示男性遭受性別暴力逐漸增加,並非罕見。

過去,我們很少聽到男性當事人的受暴經驗分享,性別框架也是其中的阻礙。在這個展間,有幾位勇敢的男性想和大家說說話,聊聊他們曾經遭遇過的那些歷程。

請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
生命故事含括性、性別霸凌及暴力之內容,觀賞前請衡量自我狀態,以避免再次挑起創傷感受,並建議孩童應由家長或師長陪同閱讀。

男性也會是性別暴力受害者

性別刻板印象形塑男性必須是堅強、勇敢且好戰,當遇到性別暴力的討論,也多半將男性置於相對人(加害者)的位置,對女性進行性騷擾或性侵害等行為。在這樣的性別偏見下,反而使許多受到性騷擾或性侵害的男性當事人(受害者)不願意求助;即便公開求助,亦必須面臨社會大眾嘲弄其性別氣質、男性自我貶抑、以及助人資源不足等情況,也更容易讓男性成為「沉默的一方」,難以向外言說、身陷情緒孤島,使得復原之路更加崎嶇。

因此,避免把男性預設為潛在的性別暴力相對人(加害者)、瞭解男性也會受到性別暴力的傷害,亦能同理男性孤軍奮戰的寂寞、看見他們對情緒支持及陪伴的需求,都是相當重要的!

有關男性與性侵害的迷思、求助資源等細節,歡迎參考社團法人臺灣男性協會製作的「男性性侵受害者的陪伴小筆記」

擁抱不一樣的自己

性別(gender),不單只有生理性別(男性和女性)的定義,還包含了性傾向、性別認同及性別氣質。每個群體之間,也有非常不同的個別差異,像是年齡、種族、階級、外貌、身材等等多元交織性。「分類」是人們學習理解世界的方法之一,例如男/女、高/矮、胖/瘦,但隨著社會文化與道德價值的詮釋,人們開始替這些分類加上「評價」,逐漸衍生出「性別刻板印象」、「性別偏見」及「性別歧視」,成為了「好」與「不好」的判斷標準。

在臺灣,有一群男性與他們的盟友們持續不斷地努力,用各種發聲管道傳達理念,期待用自我生命經驗以擺脫「分類評價」的束縛,並向社會傳達「一個男性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選項」。

請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

理解性別樣貌的多元交織性是解放框架束縛的開始

面對性別刻板印象、性別偏見及性別歧視的困境,這群男性以無比勇氣與智慧去面對社會的不友善眼光。透過他們的生命故事分享,讓社會得以看見男性群體的多元交織性,不再只有雄壯、威武、嚴肅、剛直等軍令口號的傳統陽剛樣貌。

請讓我們為他們喝采!更期待未來所有男性都能跳脫性別框架束縛,勇敢且自由地做自己。

成為一顆柔軟的石頭

讓我們一起大聲地告訴身邊的男孩/男人:

你可以柔弱、也能夠堅強;可以大哭、也能夠歡笑;可以體貼、也能夠冷漠。無論哪些特質都是美好的!請自在地擁抱它們。如果有天因為社會的眼光而感到受傷時,我永遠都是你最強的後盾。

讓我們一起成為卸下石頭的手

鼓勵男性表達
不同的氣質
給予他們正向
回饋或相關資源
分享網站

一起溫柔地拿下石頭

主辦單位

臺北市性別平等辦公室 |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

感謝名單

社團法人臺灣男性協會:特別感謝協力製作此網站,擔任內容顧問、協助共同製作文案、提供生命故事內容以及受訪者 |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| (以下人名依照筆畫排列)劉宇霆、楊鈞文、郭雅真老師、飛利冰 iCE Queen、蕭賢齊、伊康

製作團隊

移動故事屋有限公司 總監:張嘉路 | 策展人:曹承羲、徐鵬雄 | 插畫設計:徐鵬雄 | 文案寫作:曹承羲、陳乃嘉
網站設計:Janet Yeh葉恩慈 | 網站製作:王嘉煥、張式凱